一些用人单位将“乙肝”作为必检项目,“乙肝歧视第一案”当事人张先著提出建议
读者投诉
我的“求职春天”何时来?
近日,收到省城一所知名大学2007届文科专业毕业生陈峰(化名)的求助信,诉说了他毕业一年来的求职遭遇。
他在信中称:“这一年,我经历了太多类似的经历,曾经两个月抽了四次血,都是为了体检,每次我遭到拒绝时,用人单位给我的理由都是‘要为其他员工负责’,可是谁能为我负责呢?我也要生存,也应该有与他人一样公平的求职机会啊!如今,在人才交流市场上,我会直接告诉招聘单位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,可我记得有一次,一个单位的招聘人员立刻把我的简历扔到了一边,生怕我会传染他。最后,我只要问明招聘单位需要体检,就会低下头走开。如今,我在一家小公司跑营销,与我所学专业根本没有联系。”
2003年6月30日,芜湖人张先著参加了安徽省国家公务员考试,其笔试和面试成绩在近百名竞争者中排在第一位,然而在随后的体检中却被检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。同年9月25日,芜湖市人事局正式宣布其体检不合格,不被录取。同年11月10日,张先著一纸诉状将芜湖市人事局告上了法庭。此案被媒体称为“国内乙肝歧视第一案”。
记者调查
部分用人单位必查“乙肝”
2007年上半年,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、卫生部就曾出台《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》,明确规定除一些特殊行业外,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。可是,我省各家医院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?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的权利是否真正得到了保护?
“乙肝”项目成检查重点
近日,记者走访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省立医院和合肥第一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中心,发现这三家医院的健康体检中心均提供了内容多样的“体检套餐”,供体检者选择。据记者粗略统计,三家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“套餐”最少的有4种,最多的有8种,可是无论哪种“套餐”都包含乙肝表面抗原、肝功能和乙肝五项的检查。为何乙肝成为“必检”项目?一家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,很多单位为员工体检时都将这一项目列为“必检”,所以根本无法从任何一种“套餐”中删除。
体检项目听用人单位的
国家出台规定,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,可是各家医院在制定“体检套餐”时,是否知晓这一规定呢?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三家医院的体检中心均不知晓这一规定。“我们没有听说过有这一规定,是否检查乙肝项目是根据体检单位的要求决定的。”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一名医生说。合肥第一人民医院的体检医生则认为,该医院“体检套餐”中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根据体检人的需要进行增删,但是很多单位都要求进行乙肝检查。
部门说法
为什么旨在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政策在实施中却如同虚设呢?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相关部门对于这一现象有着各自的看法和建议。